工业供应链管理的难点在哪里?局部数智化还不够,全链条优化或带来精益型管理
12人的采购团队,同时管理2000家供应商,一年对接90000份合同,如何管理?
【资料图】
一家制造企业有30万条历史数据,有什么办法可以比人工筛选更省时高效?
8月25日,京东工业华东区制造行业负责人胡海洋在一次闭门研讨会上表示,今年是“勒紧裤腰带”过日子的一年,机遇与挑战并存。
对于工业制造业来说,供应链管理成为整个行业都要面对的棘手问题。
具体来看,到底有哪些痛点和难点?华东师范大学统计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杜刚总结了以下几点:
可视化有限
数据的可视化没有办法实现全链条管理,缺乏对供应链上下游数据的理解,难以应对潜在风险。
工作流程相对低效
很多工业企业管理还存在不少传统手工工作方式,使得成本增加但效率下降。
环境相对复杂
面对越发复杂的外部环境,基于传统的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已经难以预测未来变化。
全球经济压力
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,甚至断裂。
杜刚还提到很重要的一点,现在很多工业企业更多是在供应链的局部进行优化,但实际上需要的是全局,也可称为全链条集成性优化。
实际上在今年上半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就印发了《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》,要求各行各业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,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。
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浪潮下,无疑是给工业供应链的数智化转型提供了新机遇。
对此,胡海洋从京东工业的角度,提出了四种数字化能力解决方法。
首先是商品数字化,也就是把商品进行数字标准化。此前,京东工业发布了“墨卡托”工业品标准商品库,这一平台能够搭建一套完备的工业品标准化分类和商品体系,解决行业现有体系产品信息和参数不统一、行业属性不全的问题。
其次是采购数字化。胡海洋说,在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时,可能会从SAP里导出来50万条数据,但这些数据其实没有任何可以合并与分析的价值。
有了数据、标准和平台,接下来企业要面对如何对那么多供应商的实时库存数据进行管理,京东工业提出了“万仓合一”的概念——把厂家仓、商家仓、云仓和产地仓等进行“万仓合一”,做供应链的大模型。
胡海洋举例说明,比如用户下单购买某件商品,但这个订单其实可以有100个供应商进行提供。假如有了“万仓合一”的数字化能力,就能帮用户连接最近的供应商,完成快速匹配。
最后是运营数字化能力,也就是从用户下单、履约、配送到最后企业完成发票对账,都能实现“无纸化”的衔接。
通过供应链全链路的数智化手段,可以更规范地管理供应商和商品,精简供应链流程,减少供应链执行人员,降低人力成本等相关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成本。
杜刚说,工业4.0是信息化的时代,更是数智化的时代。通过新技术来帮助工业供应链进行有效的数智化转型,是非常重要的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