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退休后存钱,建议大家注意这4个问题,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

经过疫情三年的洗礼之后,我们发现国人是越来越喜欢存钱了。根据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新增26.26万亿的存款,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.84万亿元;2023年一季度全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5.39万亿元,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.9万亿元,这两项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。

我们认为,近年来老百姓热衷于存钱,主要是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不景气。一方面是,如今各行各业都不好做,不少做生意的人都遭遇了亏本的难题,找工作也变得很不容易;而另一边是,理财和投资风险都在增加,大部分老百姓只好选择将钱存在银行,以求安稳。


(资料图片)

不过在现实生活中,年轻人在银行的存款占比还是很少的,因为他们消费水平高,赚的钱基本不够花。相比之下,退休之后的老年人不但有着稳定的养老金收入,同时他们日常的花销也比较少,时间久了就能攒下不少积蓄。

然而对于老人的存钱问题,有业内人士指出:存款较多的老人一定要注意这4个问题,以前很多人不明白,但最后都吃亏了,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对待。

第一个问题:不要轻信银行人员的推销,购买理财产品。

很多老人退休后去银行存钱,却根本不懂银行存钱的规则,主要就是奔着哪个利息高,就选择哪个存款方式。但事实上,银行存款利息最高的,无非就是大额存单,其他的根本不用听银行工作人员过多推销。

不过在这个过程中,有一些银行工作人员,可能会推荐给老人购买利息较高的理财产品,很多老人不懂,以为理财产品是“只赚不赔”的,最终把存款都投进去。但事实上,任何理财产品都是有风险的,最适合退休老人的要么是定期存款,要么是大额存单,唯一不同的是大额存单对存款的数额有门槛要求,一般银行都要求是20万存款起步。

第二个问题:最好把银行卡密码告诉家里人。

人老了以后,身体的机能就会减弱,记忆力也会大不如前。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,我们建议老人在存钱后,可以将银行卡或者存折的密码告诉信得过的家里人(最好是子女),卡或者存折则自己保管。

因为一旦忘记取款的密码,根据银行规则重置的话是需要等待一周时间的,对老人来说很麻烦,如果急用钱要等待的话,可能会耽误事。

第三个问题:存款时间不宜太长。

众所周知,在银行定期存款的时间越长,相应的存款利率就会越高,定期一年和定期三年利率完全不同。考虑到这个问题,很多老人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息,可能就会将存款定期3年或者3年以上。

然而有过来人指出,老人尽量不要将存款定期时间过长。因为人老了以后,避免不了会发生一些意外情况,若需要用钱的话,未到约定时间提前取款就拿不到相应的利息,是很不划算的。

第四个问题:不要将存单或者银行卡过早交给子女。

很多老人觉得,自己已经老了,要钱也没什么用,所以平常都会把银行卡或者存折都交给子女保管,并且也会告诉子女存款的密码。但老人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,现在的年轻人消费观念不同,如果他们因为一些急事,把你的养老钱全部挥霍一空,那么到老人生病需要用钱时,可能就没钱解决问题了。

所以我们建议,人老了之后一定要自己保留积蓄用来应急,把“财政大权”牢牢握在自己手上,这是非常重要的。

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呢?

关键词: